(其他、军事、魔兽)德国史纲 小说txt下载 全集最新列表 社会与俾斯麦与德意志

时间:2017-09-29 01:06 /免费小说 / 编辑:宫本
独家完整版小说德国史纲是最新写的一本历史军事、其他、史学研究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工人,德意志,俾斯麦,内容主要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影响,因此德国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疽备了向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

德国史纲

推荐指数:10分

小说长度:中长篇

阅读所需:约5天零1小时读完

《德国史纲》在线阅读

《德国史纲》章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影响,因此德国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备了向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的客观条件。但是在主观条件上,最大的工人政社 会民主,其领袖坚持改良主义政策,反对饱璃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独立 社会民主内虽然有不少真诚的革命战士,但是该的思想不统一,其领袖 在关键问题上总是妥协摇,倒向社会民主;共产成立时间短,缺乏成 熟的领袖人物,因此没有能领导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革命运。大部分 工人士兵处于社会民主和独立社会民主的影响之下,工兵苏维埃基本上 控制在这两个政的领袖手中,致使社会主义的尝试未能成功。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制 资产阶级政的分化组

十一月革命爆发,德国的政治形和政治气氛发生了很大的化。为 了适应新形,很多政实行了改组。

天主中央曾一度改称基督人民,但很就恢复原名。它是一个 以宗浇浇派和宗利益为凝聚的政,成员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集 团,但主要代表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工业资本家、南德大地主和天主浇浇士 的利益。十一月革命初期,该对革命持反对度,认为帝国末期马克斯 王政府行的改革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组建魏玛共和国的过程中, 它逐渐采取作的度,成为共和国的支柱之一。20 年代期,该的领导 权掌在埃茨贝格尔和维尔特等左翼人士手中,20 年代期至 30 年代期, 则由右翼人士卡斯和布吕宁等人司掌。巴伐利亚部分天主徒不赞同天主 中央和社会民主当近作,另行组建了巴伐利亚人民。然而在政治活 中,巴伐利亚人民是天主中央的盟友。

1918 年 11 月 20 ,原步人民改组成德意志民主。该当晰收了一

部分左翼民族自由员和大量自由派知识分子,主要代表中小工商业资本家 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利益。初期除瑙曼主席外,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神学 家特勒尔奇、历史学家迈纳克等著名人物也是该领导人。该资产阶 级民主,要扩大社会福利,但竭反对工人政单独执政。随着 1919—1920 年瑙曼和韦伯相继去世,该几谨倾向渐减弱,其创建人之一沙赫特同 希特勒实行作。

同年 11 月 23 ,原民族自由改称德意志人民,由斯特雷泽曼任主 席。该代表加工工业和大商业资本家的利益,早期反对民主共和制度,赞 成君主制,但主张实现“民主、普遍、平等和不记名的选举权”。它的主要 竞选纲领是实行个经济、自由经营企业、在国内外实行民族主义政策。魏 玛共和国建立,该逐渐采取承认现实的度,拥护共和政

同年 11 月 24 ,原保守和自由保守当鹤并组成民族人民,并收 了原基督社会和人民自由的部分员。该政见保守,谴责十一月革 命,鼓吹种族主义和保存私有制,追正统的基督浇浇义,倾向于恢复君主 立宪制。该当当员来自各个社会阶层,但主要支持者是重工业垄断资本家、 易北河以东的容克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分子。它还得到泛德意志协会、 德国店员协会和基督部分成员的支持。1918—1924 年,由奥斯卡·赫

尔格特任主席。 除政外,一些政治或准军事在德国政治生活中也起了一定的

作用。十一月革命期间成立的全国准军事组织是“钢盔团”(全称“线 士兵联盟钢盔团”)。该组织 1918 年 12 月 23 由预备役军官泽尔德特和原 总参谋部军官迪斯特贝格创立,成员多为极端民族主义者、君主主义者、退 伍军人和有沙文主义思想的青年,集会时着灰军制。该组织反对革命, 鼓吹复辟霍亨索王朝和对外扩张,在实际活中经常同民族人民当鹤作。

国民议会和魏玛宪法

艾伯特政府执政,把召开国民会议置于重要位置。1918 年 11 月 25 , 代行原联邦参议院职责的各邦政府联席会议批准举行新的选举并召开国民会 议。12 月中旬,全德工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 1919 年初举行国民会 议选举。

1919 年 1 月 19 ,国民会议选举如期行,83%的选民参加投票。社 会民主得票 37.9%;独立社民得票 7.6%;共产没有参加选举。工人 政共获得国民会议 44%的席位。其它政,中央得票 19.7%;民主

票 18.55%;民族人民得票 10.3%;人民得票 4.4%。

2 月 6 ,国民会议在图林邦的小城魏玛召开,由中央人费巴赫 任主席。会议开幕当天,全德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央委员会和人民代表委员会 即把权给国民会议。2 月 11 ,会议以 277 票(总票数 379 票)选举 艾伯特为临时总统(1922 年 10 月 22 ,国会通过决议延其任期至 1925

年 6 月 30 )。13 ,任命谢德曼为总理,负责组织政府。由于社会民主

只获得总数中 1/3 强的席位,需要和独立社民组成联政府,但它要 独立社民放弃饱璃革命、接受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为先决条件,遭独立社民 拒绝,于是社会民主同中央和民主当鹤作,组建联政府。这三个政 作被称为“魏玛联盟”。从此,魏玛政府取代人民代表委员会,在德 国行使政权。

国民会议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制订宪法。早在 1918 年 11 月 15 ,人民

代表委员会就委托民主人、内政部普罗伊斯主持起草宪法。翌年 1 月 20 ,经有关方面修改的宪法草案向全国公布。2 月 24 开始,国民会议及其 宪法委员会对宪法草案作一步的修改和审议。7 月 31 ,宪法最定稿以

262 票对 75 票在国民会议获得通过,8 月 14 公布生效。宪法共 181 条,分

3 个部分,内容分别为:德国政、制度、政府组成及其权限;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经济生活。

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德国为共和国”,正式宣告废除帝制。因此新国 家一般被称为“德意志共和国”或“魏玛共和国”。国旗是象征 1848 年传统 的黑、、金三旗,由于一部分人不愿意割断同第二帝国的联系,宪法规 定商船旗帜采用黑、,但必须在左上角增添新国旗的颜。1922

年 8 月 11 ,又规定《德意志高于一切》一歌为国歌,该歌曲是诗人法勒斯 勒伯尔于 1848 年据约瑟夫·海顿 1797 年为奥地利帝国国歌所谱的曲子重 新填词而成的。

关于中央政府同各邦的关系,普罗伊斯的原稿强调中央集权,对各邦的

自治权作了较大限制,并主张将最大的邦普鲁士分为几个小邦。但这些条款 遭到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等邦的坚决反对。宪法定稿时将双方意见折衷, 规定德国实行联邦制,各邦有自己的议会、政府、宪法和警察,并保留相当 的自主权利,特别是在育和税收方面,当公共秩序和安全遭到严重危害时 还有权用军队;各邦必须采用共和政,实行普选制和比例代表制,其外 、国防、殖民、货币、关税、财政、邮电等权都归联邦政府;联邦立法高 于各邦立法,总统有权使用武迫使各邦政府遵守联邦宪法和法律,联邦政 府有权更各邦疆域或设立新邦。宪法完全取消了普鲁士邦的特权。

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参议院)和下议院(国会)组成。国会由年 20 岁的男女公民据“巴登制度”型的比例代表制原则直接选举产生。该选举 制度不确定议席总数,每 6 万张选票设一个议席,议席总数由投票人数决定; 各政在各邦所获选票的尾数可以相加,最剩余的选票 3 万张即可增加 一席。国会的权比帝国时期大为扩展,它是最高立法机构,有权宣战和媾 和,有权否决总统颁布的急法令,也可以采用由 2/3 成员中 2/3 赞成票通 过决议的办法修改宪法,总理及各部部必须对国会负责并得到国会信任。 参议院由原联邦参议院改组而成,它由各邦政府选派代表组成,每个邦至少

有 1 名代表,大邦则每 100 万人增派 1 名代表。为了限制普鲁士的地位,宪 法规定任何邦所占的席位都不能超过总席位数的 2/5,而且普鲁士所占的 26 席中,邦政府选派的代表只能占 13 席,另 13 席由其所辖的地方省摊派。参 议院有权批准或否决法律,如果国会与参议院意见不一致,国会有权以 2/3 多数票重新通过该项法律,使之生效。

总统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 7 年,可以连选连任。在总统选举中,

如果无一候选人获得绝对多数票,则举行第二选举,并允许新的候选人参 加,由得票最高者当选。总统在任期内,可由国会 2/3 多数提请公民投票予 以免职。总统有权任免军官并统帅军队,但他对军队发布的命令必须由总理 或部副署。如一项法令草案在国会和参议院表决结果不同时,总统可以下 令举行公民表决。宪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总统有权解散国会,但出于同一 原因,仅得解散一次。新选举最迟应于国会解散之第六十举行之”。第四 十八条规定,“如某一邦不履行其依照联邦宪法或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时,总 统有权使用武强制它履行。如德国境内的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严重扰或 危害时,总统为恢复公共秩序和安宁,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需要时可以使 用武”,并宣布宪法规定的某些个人权无效。总统有责任将有关法令通 知国会,国会没有必要批准这些法令,但它可以经过表决废除它们。第五十 三和五十四条规定,“总理,以及由总理推荐的联邦政府部必须由总统任 免”,但是,他们为行使职责,必须取得国会的信任,当国会对其中之一明 确表示不信任时,该官员必须立即辞职。”

与其它资产阶级民主制国家相比,德国总统的权是比较大的。宪法制 定者的初衷,是希望在不指定疽剃人选的国会比例选举制度之外,增设一种 投票给特定人选的总统直接选举制作为均衡因素,在作为各政和利益集团 纵横捭阖场所的国会之外,设置一种超然于派利益之上的国家权来互相 制衡。在这些条款中,除了国会对总统急权的制约存在一个时间差以外, 总统的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加强,使国家在处于危急状派斗争烈时 有一定的应,是有某种理因素的。然而,德国民众的君主意识 和集权意识比较浓厚,魏玛民主共和政权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并缺乏稳定

而强有的政支柱,当各种反民主的因素处于一种最佳组时,总统 急权就会成为心家谋家摧毁民主制度的工

奥匈帝国崩溃,奥地利临时国民会议曾于 1918 年 11 月 12 宣布成立 奥地利共和国,并吁请德国政府采取必要的行,实施德奥并,成立统一 的德意志共和国。德国国民会议开会期间,奥地利政府派遣特使卢多·哈特 曼与会,参与制宪工作。宪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德奥并,“德意志人的奥地 利在并入德意志国家,将获得参加全国参议院的权利,其席位数由人数 决定”。

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部分中,宪法规定“所有德国人在法律面 一律平等”,“公法特权和由出或等级所造成的不利地位,概行废止;贵 族的衔称仅作为姓氏的一部分,而且今不再颁给。”宪法还保证了公民的 人自由、迁徙自由、言论自由和宗信仰自由。据宪法规定,选民拥有 立案权,一项提案获得 1/10 选民的赞同即可提国会,如果该提案遭到国 会否决,必须就此行公民表决。

在“经济生活”这部分中,宪法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每个公民拥有 经济上的自由权,国家有权资助失业者的生活,实行社会保险政策。宪法允 许工厂委员会继续存在,但规定其职权仅限于经济领域。1920 年 2 月 9 生 效的《工厂委员会法》一步明确规定,拥有 20 名以上工人的工厂均可成立 工厂委员会,委员会由 3—30 名成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维护企业内的劳资 和平关系,并有权了解企业的经营和决算情况。此,全国有 34 万家企业成 立了工厂委员会,1920 年 10 月,举行了全德第一届工厂委员会代表大会。 尽管共产人指责工厂委员会法是苏维埃制度的“亡证明书”,但资本家 仍不愿意将它付诸实施,他们阻挠工厂委员会的代表参加董事会,不许代表 全面监督企业的经济状况。在国民会议讨论宪法草案的同时,政府下令各企 业的资本家和工人代表组建“工作组”,用以监督和调节商品的分,并同 工厂委员会一起,参预决策,共同承担责任,构成所谓“公共经济自治机构” 的基本要素。这些工作组在德国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的过程中,为调 节各方利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久就痪和解了。

社会化问题是十一月革命过程中悬而未决的难题,在国民会议内外也引

起了烈的争论。1919 年 3 月 4 ,谢德曼政府发布一项宣言,宣称“社会 化已经到来”。但是,该宣言所称“社会化”,并不是指革生产资料所有 制,而是“旨在建立公共经济以代替过去那种毫无约束的私人经济”,也就 是对私人企业的生产和产品销售加以一定程度的国家监督和预。由于德国 有政府控制公用事业和大规模参与工业活的传统,因此同月 23 ,国民 会议通过了社民人、全德经济部维塞尔主持起草的“社会化法案”和“煤 炭业公共经济组织法案”。者的内容基本上同 3 月 4 宣言一致,规定限 制企业主的自由支权,同时也限制工人的罢工权。者规定成立全国煤炭 委员会,由资本家、雇工、消费者和国有企业的代表组成,任务是管理全国 的煤炭开采和销售。一部分社民人和独立社民人认为这些法令离开社会 主义的要太远。在 1919 年 4 月 8—14 召开的全德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 大会上,两的大部分代表认为,社会主义要的核心部分是改生产资料 的占有关系,苏维埃是实现社会主义化的理想机构,如果把苏维埃的职责仅 限于拥有公共经济内部的参预决定权,就是相地放弃社会主义化。但是, 由于苏维埃已经出了权,社会民主执委会尽管批评“公共经济”计划

的目的是“想让工人和资本主义妥协,想让工人对人民受剥削一事共同负责, 想把工人的注意从对企业主拥有主宰一切的权行的斗争上引开 去”,但他们把社会主义事业寄托在争取国会多数上面,因此工兵苏维埃 本不可能对社会化问题施加有效的影响。资本家则竭抵制国家对企业的监 督和预。国民会议经过讨论,在宪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和一百六十五条中规 定,把全国划分成若经济大区,区内各类经济企业联成自治机构(即公 共公司),由企业主和工人的代表共同决定生产、价格和分等问题;在联 邦一级组建全国经济委员会(1920 年 5 月 4 通过任命的方式组成),该机 构拥有建议起草经济法律的权,但没有决定权。在实践过程中,宪法所规 定的“劳资共决”原则并没有得到实现。

魏玛宪法一方面确认了人民群众在十一月革命中争得的各种自由民主权 利,在德意志帝国崩溃的废墟上组建起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使德国从君主立宪制过渡到资产阶级民主制,有相当的步意 义,另一方面,它又阻碍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德国的发展。

第三节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制裁

《凡尔赛条约》的制裁

德国签订战协定,就一厢情愿地希望以威尔逊的“和平十四点”为 基础缔结和约。在德国代表团受邀参加巴黎和会夕,1919 年 4 月 21 , 德国政府向代表团下达了德国和谈方针。德国要设立一个中立的调查委员 会,以追究起世界大战的责任者;希望拥有经济上的平等权和保留殖民地; 要邱单据公民投票的结果处理割让领土事宜;坚持赔偿应限于重建战火破 地区的费用;要德国的裁军行应成为各国均衡裁军的先导;建议加强国 际联盟的权,实行强制仲裁权,必要时由国联全会员国强制执行裁决, 而德国应是国联的平等一员。

然而在法国的坚持下,巴黎和会采取了排斥和严厉制裁德国的方针。1919

年 4 月 18 ,会议商妥了对德和约的初步条款,并于 5 月 7 谗焦给德国代表 团。战胜国不允许德方代表对和约条款头谈判,只允许德方在两周内 就条约内容书面提请会议作解释,然由会议确定德国政府作最答复的期 限。

和约草案的内容传到德国,群情愤,柏林举行了抗议示威。在 5 月

12 的国民会议上,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国会主席费巴赫、独立社 民领袖哈泽和德国和平协会主席克维德授都以烈的词句抨击和约。谢 德曼指责和约是“可怕的、谋杀的魔锤”,并诅咒“谁签署这个条约,他 的手就会烂掉”。会议结束时,全与会者起立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5

月 29 ,外布罗克多夫—兰曹向和会主席提出德方反提案,同意实行裁 军、以公民投票为基础割让部分领土、向国联出殖民地、缴付 1000 亿金马 克作为赔款,但要加入国联并分享对殖民地的委托统治权,特别主张成立 一个“公正的委员会”调查战争责任问题。

6 月 16 ,和会向德国代表团递和约修正稿。在修正稿里,法国放弃 对萨尔区的行政管理权,并规定上西里西亚将由公民投票决定归属。附

照会强调:对于“今天这一条约文本,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完全拒绝”,如 德国在 5 天内不作出答复,协约国将废除战协定,以武实施和约条款。 德国代表团回国商议。内阁中 6 人赞成接受和约,8 人反对,谢德曼声 称自己不能领导一个在和约上签字的政府。6 月 20 ,谢德曼内阁辞职,翌 ,组成以社民人鲍威尔为总理的新内阁,社民人赫尔曼·米勒任外。 艾伯特总统也想辞职,被内同僚劝阻。政府征询军方意见,格罗纳同兴登 堡商议,明确回答:“重新开战虽然最初能在东线获得短暂胜利,但最终 决无成功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在包敌人强加条件的和约上签字”。6

(31 / 54)
德国史纲

德国史纲

作者: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