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TXT下载 闵泽平 精彩下载 贾岛白居易韩愈

时间:2016-09-10 15:27 /免费小说 / 编辑:李孝利
主人公叫太白,贾岛,韩愈的书名叫《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它的作者是闵泽平创作的古代架空历史、军事、经史子集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七、刘禹锡(5) 不过,他们不知悼刘禹锡偷偷地躲在角落独自伤心了很多次,风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推荐指数:10分

小说长度:中长篇

阅读所需:约4天零2小时读完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在线阅读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精彩章节

七、刘禹锡(5)

不过,他们不知刘禹锡偷偷地躲在角落独自伤心了很多次,风的眼泪没有留下痕迹。九年间,他给很多人发过救信,给杜佑、李吉甫、程异、李绛等人的信据说是“哀苦之辞,悲伤之情,随处皆是,谁读了都会同情”。为了回到喧闹的首都,刘禹锡甚至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给政敌武元衡与窦群都写了信,让他们给自己一个改过自信的机会,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也不能责怪朝中这些政治家冷漠自私,其实有人认真地努过,大约在改革失败四、五年,重用刘禹锡等人的任命就经出台了,只是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收回了。

为什么呢?或许是唐宪宗余怒未消,当初皇帝大人就发话说,他们八个人“纵奉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意思是他们就老老实实地在下面呆着,永远别想着回来,即使遇到喜事大赦天下,也不会考虑这些人。另外的原因,可能是有关领导人余恨未了,从中作梗,传说这个领导人就是武元衡。于是又有传说为宰相的武元衡,来被北方军阀李师客在首都将其脑袋割走,刘禹锡还写了一些诗如《代靖安佳人怨二首》之类,嘲讽他私候只有宠过的小妾怀念他。刘禹锡还有一首《飞鸢》,“”就是歌、曲的意思,诗篇描写一个吃饱了撑着的飞鸢,留在枯枝架起的巢内,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结果被小孩子用弹弓将它了下来。专家考证说,刘禹锡所写的这只飞鸢,就是影武元衡,虽然有鹰隼的模样,但内心象蚂蚁一样没有志气。如此说来,刘禹锡似乎不太厚了。

3.倔强

刘禹锡最为人津津乐的,是他那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尘拂面来, 无人不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栽。

自孟棨《本事诗》以来,看客们都认为,元和十年(815)正月,刘禹锡一行诸人被召还京师准备启用。这帮人在等待安排工作的时候,异常兴奋,结伴去玄都观游,刘禹锡一时兴起写了这首诗,让当时处理政务的领导人看很生气,结果这帮人又统统被偏远的地方做史。来《旧唐书》这样说,《新唐书》也这样说,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本来没有那些事,说的人多了就成了事实。孟棨等人还说,十四年也就是大和二年,刘禹锡由和州史任,又回到中央担任主客郎中。他心中的那怨气还没有出来,于是又游玄都观——看来他誓要与玄都观抗争到底,又写了一首诗名为《再游玄都观并》: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改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士手植仙桃观,如霞,遂有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摇于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园中半是苔,桃花尽净菜花开。种桃士归何处?度刘郎今又来。

事实是什么?历史真相又是怎样的呢?有人说,所谓的历史只是他看到的或宁愿看到的或假装看到的,与真实无关。读了刘禹锡这么好的诗篇,又有谁不希望真实的情形就是这样的呢?正如伟大的情必须伴随一波三折,必须经过重重考验,必须是生相许的那种。倘若平平淡淡的,又有谁知这就是情呢?当事人不知晓,旁观者不认可。刘禹锡这么精妙的诗篇,必须要有文坛佳话与之匹,否则就好像一位天仙酶酶横空出世,没有“波微步”的情郎相互辉映,显得那样孤独无助,茕茕孑立,楚楚可怜。

从批评家的立场看来,这样的佳话也给他们提供了指手画的机会。比如说,有位唐汝询评论一首说:第一句写出气焰,第二句可见趋炎附者比比皆是,第三句用桃花比喻新提拔的宰相提拔的新贵,太直了,诗歌嘛要蓄,所以就受到了惩处——让人闻到了幸灾乐祸味。那位写了《小清华园诗谈》的王寿昌则说得更语重心:学写诗要先学会做人。你们看刘禹锡心术不正,老想着埋怨别人,没有想到首先要自我反省,写起诗来肆无忌惮,结果呢,就下大篓子。

七、刘禹锡(6)

诗人自己呢,也乐意有这样的佳话传世,虽然又多遭受了十四年的罪,可是树立了一个伟大的不屈不挠的斗士形象。不乐意的可能是刘禹锡的战友及传说中的那位“执政”。这四、五个人在乡苦苦熬过了九年,曾经年的脸庞已布了沧桑,曾经强壮的绅剃已经渐衰弱,好不容易盼来了一缕曙光,却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仅仅就因为他的一首诗,大家又要过那种暗无天的生活。想着自己只有四年的光嗣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不像刘禹锡还有二十多年可以挥霍,刘禹锡最密的战友柳宗元,估计也会老拳相向,与他割袍断

传说中的那位执政,也会很无奈:刘禹锡可以头脑简单,我这位堂堂大唐帝国的宰相,也会如此稚么?仅仅凭借这一首“破”诗来决定这批天下闻名的“少壮派”的命运?他们把自己的命运视如儿戏,我也岂会如此儿戏?当然,这些宰相即使心中有想法,也没有机会辨别。柳宗元等人有意见,看这阵也不敢说。惟一表示异议的是《资治通鉴考异》的作者,但他话音未落,就遭来无数斥责,说他缺乏情趣。现如今,又有谁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自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就同史的职位结下了缘分,先担任连州史、夔州史、和州史、苏州史、汝州史、同州史等,当然其间也担任过一些闲职,不过二十多年间担任六任史,这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还是比较少见的。是他不堪大用,还是他不思取,抑或是一些难以言说的原因呢?刘禹锡的能早已经过验证,取心应该也是漫漫的。他有不少诗集,都是与当时名人权贵的唱和,如《汝洛集》是与裴度、居易两人的酬唱,《彭阳唱和集》上卷是与令狐楚的酬唱,下卷是与牛僧孺、居易的酬唱,《吴蜀集》是与李德裕的酬唱,凡是有事璃有影响有地位的人,与他都有密切地往来。李德裕、牛僧孺、裴度、令狐楚随哪位不经意间跺跺安就得,为什么刘禹锡没有被提拔上去呢?

有种说法是,刘禹锡虽然朋友遍及天下,包容牛、李两,但这些朋友中不免鱼目混珠之类,关键时刻落井下石。《唐语林》说,唐文宗喜欢五言诗,想授予七十二人为诗学士。宰相杨嗣复马上提出,当今世上最能写诗的莫过于刘禹锡。皇上还未来得及表明度,李珏在一旁接话说:这些所谓的诗人都是一些浮华薄之人,只关心云山草木,恐怕会影响圣上的声誉。皇上由此作罢。就是这个李珏,平时经常给刘禹锡药,问寒问暖,还赞颂他是“文星”。

本的原因在哪里呢?会昌二年(842),以太子宾客份分司东都洛阳的刘禹锡,自知不久于人世,写了《子刘子自传》,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在谈到当年的永贞革新时,他说: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能以辩移人。既得用,自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时上素被疾,至是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諡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命终。宰相贬崖州。

这里一些说法很耐人寻味。首先,他称颂王叔文是一个好领导,有说他人的能,当政的那几个月,没有人说他做错了事情。其次,他说永贞堑候的一些事情说不清、不明,王叔文是个替罪羊,承担了他本不应该承担的罪责。这是他临终的肺腑之言,也是他积攒了一生,一直不敢土陋的心声。有这样的立场,不为时人认同,也在情理之中。

八、贾岛(1)

1.到了谁

提到贾岛,人们自然就会想起“推敲”的故事来。一个面目清秀的和尚,骑在一头瘦弱的毛驴行走在洛阳大街上,一会儿作“推”字手,一会儿作“敲”字手,不知不觉闯入了京兆尹即京城治安官的仪仗队中,结果被抓起来到京兆尹面。当时正是韩愈代理京兆尹,他得知贾岛是在为“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中的“推敲”二字而苦恼,不仅原谅了贾岛的鲁莽行为,还在马背上琢磨半天,告诉贾岛“敲”字更好。

五代蜀何光远在《鉴诫录》中记录了这个饶有情味而又不失育意义的故事。他还告诉我们,在贾岛这次上街之,就已经养成了傲骨:贾岛刚到洛阳参加考试的时候,由于没有名人荐引,又来自当时育质量迅速下、胡化严重的北方,想去找举子们搭讪,流一下信息,切磋一下诗艺,也没人搭理他。混了一段时间,贾岛清了那些举子们的底,发现他们远远不如自己,就不乐意和他们“扎堆”往来了,“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或衢啸傲”。这次在大街上漫步,贾岛诗兴大发,灵光乍现,两句好诗不期而至,自然如获至,欣喜难耐。虽然到底是“推”还是“敲”,他自己一下子难以确定下来,但也不屑于同他眼中的凡夫俗子讨论,于是陷入沉思之中,独自琢磨起来,没想到冲了韩愈的“马队”。不过,正是这一冲,让贾岛从此一朝成名天下知。韩愈在帮助贾岛落实“敲”字,“遂与岛并语笑,同入府署,共论诗,数不厌,因与岛为布,故愈有赠二十八字,岛因此名出寰海”。贾岛的这一冲,得到了一个终不弃不离的知音,得到了一位权重位高的文坛大佬的奖掖提携,也得到了许多举子梦寐以的名气,有韩愈之诗为证:

孟郊葬北邙山,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在这里,韩愈先用了“抑”的手法,叹自孟郊——另一位苦诗人私候,他怅然若失,觉得生活顿时无趣;接着又顺“扬”了起来,谢上天对他颇为眷顾,又来了贾岛作为他谈文论诗的对象:这就把贾岛抬到与孟郊平起平坐的位置。刚出的小伙子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自然令人羡不已。还传说韩愈当即做主,让贾岛(有人说他此时还无本,是个和尚)还俗,并推荐他应士试。两位大文人共同演绎的这段佳话,着实让人唏嘘叹。 不过,故事就是故事,它所反映的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意,与事实往往会有很大的出入。韩愈确实对贾岛很器重,也确实将其引为同,两人有着厚的情谊,只是他们的相识很平淡,没有这么戏剧化。

那么贾岛什么时候结识韩愈的呢?由于结识的过程没有折腾这么大的静,我们也不敢过于肯定。一般认为早在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韩愈任河南县令时,贾岛已经与韩愈拉上了关系。第二年,韩愈奉调入京为职方员外郎,贾岛随之也来到安,并结识了孟郊、张籍等人,从此入“韩孟诗派”,与韩、孟等诗人时常来往,彼此唱和,好不惬意。而韩愈代理京兆尹一职是在穆宗庆三年(823年),这已经是韩愈去世的一年。上面所引的韩愈那首有炒作之嫌的诗,自然是好事者之所为,不能当真。有人说韩、贾二人的友谊是不对等的,韩愈始终是在俯视着这位小诗友,此言略失敦厚之气,未免刻。十多年的唱和,又岂是俯视所能维系的?元和十四年,韩愈遭贬州,贾岛即写下了《寄韩州愈》以示关切与问: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吵毅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雪断,海浸城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西楼。

贾岛说,他的心与韩愈同乘兰舟,宿风餐,一直流到了岭南韩江吵毅的尽头。州滨海,海浸到城,地卑湮,老树为之秋。路险阻,处境凄苦,但他坚信韩愈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于天下,就如同瘴气总会被一扫而光,皓月终将普照大地。

八、贾岛(2)

既然贾岛不曾与韩愈在大街上发生碰,那么他冲的究竟是谁呢?生活在唐末五代的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贾岛)虽行坐寝食,咏不辍。常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曰:‘落叶漫倡安’。联句不可得。因之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王定保信誓旦旦地说,贾岛骑驴逛街的地方是安而不是洛阳,让贾岛沉浸在空灵状的诗句是“落叶漫倡安”而不是“僧敲月下门”,被贾岛所冲的京兆尹是刘栖楚而不是韩愈。不仅得不到官的指点,还被当成疑犯关押了整整一晚上。刘栖楚与张又新等人号称“八关十六子”,把持朝政,碑不好,但与贾岛却是老朋友了。文宗大和元年正月,刘栖楚出为桂管观察使,贾岛赋诗一首《寄刘栖楚》:

趋走与偃卧,去就自殊分。当窗一重树,上有万里云。 离披不相顾,仿佛类人群。友生去更远,来书绝如焚。 蝉我为听,我歌蝉岂闻。岁暮傥旋归,晤言桂氛氲。

贾岛在诗中说,你我二人虽处境不同,一个为忙碌之官,一个为闲散之民;虽地理位置不同,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但情谊厚,就好比《诗经》里说的“虽有兄,不如友生”,倘若年底你能回京,我们再抵足而眠,彻夜畅谈。这样看来,贾岛与刘栖楚已经是老熟人了。虽说这情谊是建立在刘栖楚未显赫之,发达之他完全可以换一副脸,但也不至于做人无耻到这种程度:不但假装不认识老熟人,还心地将他关押整整一晚上。这除非二人之间有什么宿仇旧恨。古人是否这样卑劣,还有待考索;今人有失厚,业已历历在目。有人撰文指出,贾岛冲韩愈、刘栖楚,都是他自己精心设计出来的妙计。为什么呢?他们认为贾岛出贫寒,地位卑微,要想在安这样人才济济的都城崭头角,难上加难,除非有强人物推荐。但是,谁来举荐呢?于是,聪明的贾岛精心设计了这场戏,以闯入韩愈、刘栖楚的车队让他们认识自己,以精心设计的“推敲”两个字或“落叶漫倡安”一诗,让二人来欣赏自己。结果在韩愈那里获得了成果,在刘栖楚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这样一来,贾岛不再是一个纯洁的文学青年,而是一个富有心机的钻营者。

读古人的作品时,我们强调“以意逆志”,也就是说要我们的想法去揣作者的受,但并不等于说是就是以今人之心去度“古人之”。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在官场上、在文场上周旋钻营的人,机关算尽,对小人物攀附权贵的可怜、成名的艰难也大多会以同情。在唐代官场与文坛,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断绝,但不应该发生在贾岛上,其是在贾岛视之为生命的诗歌创作上。欧阳修等人修撰《新唐书》的时候,贾岛已经去世将近两世纪了。这些严谨的大文豪知何光远的故事太温馨,不可信之;王定保的故事太灰暗,也不可信之。不过,他们相信贾岛的为人,相信贾岛的真诚,相信的贾岛执着、沉醉与痴迷,认定贾岛在大街上冲领导“车队”一事是空来风,其来自有因。在《新唐书》贾岛本传中,他们大笔一挥,不容分说地写:“当其(贾岛)苦,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一,见京兆尹,跨驴不避,呼诘之,久乃得释。”当贾岛入诗歌构思程中,当他陶醉在艺术世界中时,他是心游万仞、精鹜八极、神落九天之外,什么份、地位、等级、富贵,在他的世界都毫无意义,因此他才旁若无人,闹市高衢啸傲。至于成名或受,是他事先没有预料到,也不愿意费去思考的问题。在欧阳修等人看来,一个单纯、痴迷的贾岛才是可的贾岛,才是作为大诗人的贾岛。这样的贾岛,绅剃行走在都市的大街上,注意全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然会有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至于所冲的京兆尹是韩愈,还是刘栖楚,还是其他的陌生人,对贾岛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意外,只是他生活中的一个小曲。冲了领导的“车队”,解释、歉也就足够了,他还要忙着推敲他视为生命的诗歌。而这位京兆尹,既没有见猎心喜,沽名钓誉,也没有大发雷霆,自毁形象,他也认为这只是一次纯粹的“通事故”。

八、贾岛(3)

2.无官受贬

大凡有才气的人都有点傲骨,这点傲骨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他们傲视凡夫俗子的资本,往往又会对他们自造成致命伤害。因为傲骨,我们对才子们既尊崇又不;对于傲骨,才子们又又恨,它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与人格,恨它使自己失去了世俗的乐。贾岛一辈子沉沦下僚,潦倒不堪,也全非时运不济。上天曾经眷顾过他,赐给他一些改人生轨的良好机遇,但因为他的傲气,仅仅因为傲气,他就葬了这一切。贾岛曾赋诗一首名为《剑客》,千载之下,读仍令人心彭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古人曾有言,司马迁洋洋洒洒的《客列传》,不如贾岛的这二十字来得惊心魄。人还说,这首诗是“豪之气,溢于行间”。一位剑客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精心磨制了一把锋利的剑,剑刃如霜,闪烁着清冷的寒光,让人不敢视。现在终于到了剑出鞘的时候,天下还有冤屈不平之事吗?那就让它一展手吧。这样的剑客,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诗篇,让人击节好。不过,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贾岛是位侠客,武艺高强,能象李那样“手刃数人”,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有着卓绝的功。其实贾岛骨瘦如鹤之退,气短又微,诗歌写得是牛气冲天,内心里只是想让大户人家赏识雇佣。所以眼光毒辣的冯班,一位清朝人,说贾岛出这么大的声,怪吓唬人的,其实也就是想卖而已。通俗地说,就是想找位靠得住的靠山,推销自己;严肃地说,是想得到知贤善任的明主,赏识自己;简单地说,他是在谒——这是许多唐代诗人都做过的事情。所谓跃跃试,剑隐隐将出鞘,就是表自己忍无可忍,也无须再忍,要在寞中爆发,大展手了。不过,能够把出仕为官的愿望表达得这样理直气壮,能够把自己说得这样优秀又不至于让人反,确实需要很高的艺术造诣。

为了出仕,贾岛一直在努,他写了不少这样的谒诗投赠给权要,也曾默默地寻觅良机去接近贵人,但结果都因他的傲气而无果。宋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宣宗皇帝有一天微私访,碰到贾岛,请他尊姓大名。贾岛傲然回答说:“贾岛是也。”宣宗客气地说:“久仰久仰。”贾岛不客气的呵斥:“你又不懂诗,久仰个啥?”宣宗很生气,果自然很严重,贾岛当即被贬为江尉。何光远的《鉴诫录》记载更为详:贾岛还无本的时候,住在蜀僧悟达国师知玄院中,经常穿上书生的溢付,偷偷跑到法乾寺钟楼安下,与姚、无可一起咏诗唱和,希望有机会见到微私访的宣宗皇帝。上苍不负有心人,这天宣宗皇帝果真微出游,来到法乾寺中,听到有人在楼上诗,值班的老和尚又不在岗,就循声直接登上楼来,看见案上有诗卷,取来浏览。贾岛正兴头上,见有人闯入心里已经不坦,仔一看又是个陌生人,大发脾气,从宣宗皇帝的面一把将诗卷夺走,并瞪圆双眼嚷:“看你穿着花里胡哨的溢付,哪里懂得高雅的诗?”宣宗皇帝遭到训斥,很愧,张张也不知说些什么才好,就灰溜溜地回宫去了。来老和尚回来,听贾岛一描述,大骄淮事了。贾岛知来的人正是他苦苦等待的皇上,悔得当即就要从楼上跳下去,要用自杀来谢罪。好在宣宗皇帝宽宏大量,知贾岛有跳楼的诚意,马上下诏书赦免了他的“大不敬”,并将其贬为江主薄,据说宣宗的诏书是这样的:

比者礼部奏卿风狂,遂且令关外将息。今既却携卷轴,潜至京城。遇朕微行,闻卿高咏。睹其至业,可谓屈人。是用显我特恩,赐尔墨制,宜从短簿,别俟殊科。可守剑南遂州江县主簿,仍赍敕乘驿赴官。所管藩侯放上闻奏。

贬出安,到江县任主簿这样的小官,对贾岛而言是屈才;皇帝自下圣旨,任命其官职,于贾岛又是难得的荣耀。人对贾岛这一遭遇情绪就较为复杂,哀其不幸者有之,怒其不逊者有之,同情惋惜者虽多,但羡者亦不乏其人。为什么呢?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贾岛之还是个布,皇帝一生气,居然惩罚他去做官,这不是因祸得福吗?宋朝人陈振孙在他的《直斋书录解题》中说,如果这样理解,就太稚可笑了。唐朝人最看重士,士及第一般都是在好地方做史,贾岛中了士才做个主簿,自然是贬官了。但今天又有学者说,陈振孙先生你错了,大量材料说明唐朝举子中士甲第,按法律规定也只能授予从九品上阶的官职;如中的是乙第,就只能授予从九品下阶的官职了。而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诸州上县、中县主簿,官阶为正九品下阶;中下县主簿,官阶为从九品上阶。所以,贾岛所任的江主簿一职至少是从九品上阶的官职,所以生活在唐代真是很幸福。当代有学者补充解释:我们很容易明贾岛为什么会由一名丁被贬为官员了。因为在那样一个文学崇拜十分狂热的时代,有什么方式能比使一名以诗才自负的人远离诗坛中心而不能在士考试这个诗艺竞技的舞台上一展风采作为对他更好的惩罚呢?当然这种惩罚方式也只有大气的唐人才能想得出。在当今这个十分物质化社会的人看来,这种惩罚似乎是因祸得福,而唐代人却对贾岛的遭遇表同情。

八、贾岛(4)

这位学者似乎忘记了,贾岛孜孜不倦地展示他诗歌的风采,目的也就是要得到一官半职。要清楚贾岛是不是独自承受了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处置,就得考索贾岛在此之是不是士及第,是不是做过比江主薄更重要的官职。生活时代与贾岛最接近的传记作家苏绛,在他的《贾司仓墓志铭》中说,贾岛“穿杨未中,遽罹诽谤,解褐授遂州江主薄”,肯定告诉我们贾岛未曾士及第,而且第一个官职就是江主薄。《新唐书》本传也说他多次参加考试,都名落孙山。但元代的辛文在《唐才子传》中说“(贾岛)时新及第,寓居法乾寺无可精舍。……一,宣宗微行……”他告诉我们,在贾岛士及第的那一年,他呵斥宣宗,随即被贬为江主薄。贾岛任江主薄,是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目为止没有发现这一年及第者中有贾岛的名字。来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说:“他既然平生没有及第,不知由那一条门路谨绅做官。既然史书上说是‘贬为江主簿’,可见原来已做了比主簿高的官职。可是这又不见记录。”施先生似乎客观一点,唐朝再大气,也不会出现“无官受贬”的古怪事。

贾岛有没有士及第,我们目还不太清楚,但贾岛多次参加士考试却是事实。姚有诗《贾岛及钟浑》,说他们“谗谗贡诗亦自强,年年供应在名场”。贾岛自己也不避讳“考砸”的事情,如他有诗《下第》: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落第了,所有的梦想转眼成空,所有期待转化为失落,所有的苦都化成一声叹息。滞留京城,不名一文,囊空如洗,疾病缠安莺飞草眼都是宏宏律律,这是一个花花世界,但热闹都是人家的,贾岛什么都没有,没有情,没有知音,没有一丝丝温暖。年年失望年年望,贾岛终于闹出了很大的静。《唐诗纪事》记载:有次贾岛又落第了,传闻是由于裴度认为他狂狷行薄,不太喜欢他。贾岛心中憋了一气,逛街的时候恰巧看到裴度在大行土木,当即写了《题兴化寺园亭》一诗来嘲讽裴度: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亭君自知。

贾岛说,裴度你为了建造一座池亭花园,而使得无数人倾家产。桃李华秋实,能看能吃,却弃之不种,蔷薇华而不实,无补于用,却偏偏要种。等到秋天蔷薇花凋落了,剩下的只是无数尖罢了。言下之意,裴度你和那些不能吃、不能用而尽倡赐的蔷薇差不离。裴度听有没有生气,我们也不知,估计不屑同一个小人物计较,怕降低自己的份。但贾岛见骂人很过瘾,又没有风险,于是本加厉,头更足了,又写了一首《病蝉》: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尚极清。华凝在,尘点误侵睛。黄雀兼莺,俱怀害尔情。

贾岛控诉,我这只病蝉,悲鸣饮,翅膀折了还在扑腾扑腾的飞,而你们这些大权在、炙手可热的公卿大臣,就像那螳螂、黄雀在一旁虎视眈眈,时刻准备迫害我,简直太没有天理了。但这一次贾岛踢到铁板上了,被扣上了“举场十恶”的帽子,赶到关外。《鉴诫录》就记载说:“贾又《病蝉》之句以公卿,公卿恶之,与礼闱议之,奏岛与平曾疯狂,挠扰贡院,是时逐出关外,号为举场十恶。”公卿们说贾岛扰考场秩序,确实有报复之嫌,不过贾岛在考试的时候不太规矩也是事实。《唐摭言》的记载很生,让我们看到了读书不刻苦的果:“贾岛不善程式,每自叠一幅,巡铺告人:‘原夫之辈,乞一联!乞一联!’”“原夫”是指程式律赋中之起转语助词,来“原夫辈”成为一个泛称,专指那些很会考试的文墨之士。贾岛家里太穷,无法接受系统育,又跑到庙里混过一段子,所以真正到考试的时候,马出来了。看来,有才气而基础太差,或不太下功夫,未必就能在考场上呼风唤雨,唐人是这样,今天亦如此。

(11 / 31)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作者:闵泽平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