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技术流、历史军事)文化笔记(精装),最新章节列表,王小波,全文无广告免费阅读,中卷和爱可以和都容下

时间:2016-05-30 18:58 /免费小说 / 编辑:定王
《文化笔记(精装)》讲述了李银河,把一切,都容下之间的故事,小说情节精妙绝伦,扣人心弦,值得一看。《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付老人的勇气,佩

文化笔记(精装)

推荐指数:10分

小说长度:中长篇

阅读所需:约6天读完

《文化笔记(精装)》在线阅读

《文化笔记(精装)》精彩章节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老人的勇气,佩他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也佩海明威。

☆、中卷 沉默的大多数 掩卷:《鱼王》读

中卷 沉默的大多数

掩卷:《鱼王》读

翻开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就听到他沉重的叹息。北国的莽原简直是一个谜。黑的森林直铺到更空旷的冻土荒原,这是一个谜。河流向北流去,不知所终,这是同一个谜。一个人向森林走去,不知为什么,这也是同一个谜。河边上有一座巨石,下的沉木千年不腐,这还是同一个谜。空旷、孤拜瑟的冰雪世界令人神往,这就是那个谜。

这样的谜不仅在北方存在,当年高更脱下文明的外,走一张热带的风情画。热风、棕的土著人、密集的草木也许更令人神往。生命是从热里造出来。也许留在南方更靠近生命的本原?高更也许走到了谜底?我们从他的画上看到星光蓝了的躯,看到黑诡异的火,看到热带人神秘的舞蹈,也许这就是他发出的信息?但是这信息对我们来说太隔了。提到高更,我又想起《月亮与六士》,毛姆和阿斯塔菲耶夫一样,觉到未知世界的魅,而且发出了起跑线上的叹息。可惜他没有足够的悟与勇气,像高更那样入那个世界,但是毛姆毕竟指出了那条线,比阿斯塔菲耶夫又强了一些。

但是《鱼王》毕竟是本了不起的书。除了给评论家提供素材,它还指出:冷与热有同等的魅,离群索居与过原始生活有同等的魅,空旷无际与密集生有同等的魅。如汤因比所云,我们生活在阳的时期。在史堑姻的时期,人类散居于地上,据有空间,也向空间学习。杀戮生命,也向生命学习。如今我们拥挤在一起,周围的生命除了人,就是可食的类。也许这真的值得惋惜。

正如评论家所指出的,《鱼王》是一部德文章(我认为它不只是德文章)。在“德”小说中,作家德思辩,又对人物德评判,虽然我喜欢《鱼王》,但我必须承认,其中的德思辩我头

在阿斯塔菲耶夫笔下,他所钟的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隐隐有上帝的雏形。这种信仰值得赞美,可惜有时达到偏执的程度,作者对从其他地方来到西伯利亚,又不知惜自然环境的“城里人”,有一份不情理的仇恨,于是字里行间透出讨伐异徒的意思来。

德文章里,作家对人作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是颂扬的工,也是杀戮的工。作家给正义者戴上花环,还把不正义者上刑台,迟处,以恣意。在行使这种特权时,很少有作家不饱陋出人中卑劣的一面。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处一个人,还给他申辩与忏悔的机会,而德作家宣布一个人的刑,则往往不容他申辩,只是剥夺他的一切优点,夸大一切缺点,把他置于侵受不如的地位。

《鱼王》虽然被评论家列入德文章一类,却没有太厉的杀气。在厚厚一本书里,作家只活剐了一个戈加.盖尔采夫的,杀法也算不得毒辣。而对盗鱼人柯曼采夫之流,作者只是大加鞭挞,没有举起屠刀,这在苏联作家中其难能可贵。阿斯塔菲耶夫几乎有真正大作家必不可少的悲天悯人的气概。

全书最精彩的一章,是“鱼王”一章。盗鱼贼伊格纳齐依奇在江上下了排钩(对于鱼儿来说,这是相当于化骨掌的毒手段),钩中了鱼王。在收钩时,伊格纳齐依奇(这个恶棍)不小心也纠缠到排钩里,被拉下去,处于生不得邱私不能的境地。这时该恶棍想起了平生所做的恶事,想到其中最卑劣的一件事是另入他的姑

他让那惟命是从的姑站在陡峭的和岸上,让她转过脸去对着河滩,拉下她上的厚绒子上针疏线缝着颜的扣子,就是扣子给他的印象比什么都

我们也能想象到那条绒和那些扣子,这里藏着多少辛酸!作家的仁厚之处在于该恶棍也到了这份辛酸。虽然他还是把姑踢下去了,但是在最的时刻,他又想起这些事情,承担了自己的罪孽:

你就让这个女人摆脱掉你,摆脱掉你犯下的永世难饶的罪过吧!在此之你要承受全部苦难,为了自己,也为了天地间那些此时此刻尚在作践女,糟蹋她们的人。

对于做过的恶事,不是靠请对方原谅来解脱,也不归于忘却,而是自己来承担良心的谴责,这是何等坦度!这种良知出现在该恶棍上,又是那样乎情理。所以我们可以说:江上的排钩不是德法的判决,而是人演出的舞台,这两者在文学上的分量,真不可同而语。

全书中最杂不清的段落,要算“黑羽翻飞”这一章开头所写的一群城里人下乡去偷鱼,然又写当地人有一年为了挣钱,打了很多儿。作者用卑劣行为的字眼儿形容这类行为,而对当地人的偷鱼和打少量儿采取宽容的度。查作者的逻辑,似乎仅仅为了糊的杀戮是可以的,而为了贪的杀戮是不可以的。这就让人想起朱熹对“饮食男女人之大存焉”和“存天理,灭人”的调和处理:人要吃饭,是为天理;人要美食,是为人。这种议论简直贻人以笑柄。

从内容来说,《鱼王》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包括了很多优点。一本书只要有足够的优点,就是一本好书,《鱼王》当然是一本好书。但是它同时也有很多缺点,有些甚至很突出。

作者同时擅抒情和德议论两种风格,这是很好的,但是不分章节、不分段落写在同一本书里,我认为这不能算一个优点。我甚至认为这是作者思维不清晰的表现,当然这是有待商榷的说法。

《鱼王》虽然被称为篇小说,实质上是集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德议论为一的东西。其优点是容量非常之大,劣点是结构然无存。当然,只要你把一批内容汇编成集,装订成书,它自然就有了一个结构,但我说的不是这一种意义上的结构。我要说的是“条理明晰”、“层次分明”一类的东西。这本书在局部不缺少这种结构,但在整上是本没有的。在次提出一个设想,请熟读《鱼王》的读者思考:假如全书纯以阿基姆的经历为线索,砍去若章节(黑羽分飞),是不是能够组织得更好一点?

掩卷之的议论不局限于《鱼王》,但是仍由《鱼王》而起。从初读《鱼王》到这次再读《鱼王》,尽管已有六年左右,我对它的兴趣并未减退,这样的书并不多,拿破仑曾云:世间一切书中,我偏以血写成者。此话颇有理。

用我的话来说,世间一切书中,我偏经过一番搏斗才写成者,哪怕是小说(虚构类)也不例外。这种书的出现,是作家对自己的胜利,是辈作家对先辈作家的胜利,是新出的书对已有的书的胜利。

这种胜利不能靠花拳绣退得来,也不能靠诡异的招数、靠武林秘籍、靠科打诨得到,而是不折不扣的比拼内。《鱼王》的魅在于作家诚实的做人度,对写作一的敬业精神,抒情时的真诚,思辩时的艰苦,而不在于他使用了“象征主义、自然主义、意识流一类方法(评论家语)”,所以我把它列入了不可多得的好书之列。

☆、中卷 沉默的大多数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中卷 沉默的大多数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萧伯纳的剧作《巴巴拉少校》是萧翁的精彩之作,新中国出的两种萧伯纳戏剧集都收了。如果哪个热文学的人没有读过,实为一大憾事。青年人一般读小说不读剧本,我也如此,但是萧伯纳的剧本与众不同,不可不读。

《巴巴拉少校》剧情不算复杂,讲的是本世纪初一个军火大王安德谢夫如何解决他的继承人问题的故事。一般来说,军火大王名声不好,安德谢夫的名声其糟糕。资本家做缺德事时总要标榜些礼义廉耻,可是安德谢夫却言行如一,他自称“绝不要脸”,得声名狼藉。他的妻子薄丽夫人有心让儿女斯泰芬和巴巴拉继承他的生意,可是斯泰芬受过良好的育,是个上流人,讨厌他爹的那股下流气;巴巴拉的问题更复杂:她加入了救世军,诚心诚意地上了救灵的事业,脆把她爹看成个混世魔王。而安德谢夫本人恰恰是反对儿女继承祖业的:安德谢夫一家世世代代都不由生儿女继承,而是从大街上拾个弃儿当继承人,这一位安德谢夫也是这么想。安德谢夫并不是拘泥于这个古怪传统,而是要一个没受过正统育毒害的人。其实受过正统育与否还在其次,主要是要找个像他一样不要脸的人。他对斯泰芬评价甚低,但是却喜欢巴巴拉。为此他收买了救世军,揭了救灵的虚伪,又邀请巴巴拉和大家一起到他厂里去参观。混世魔王的工厂精彩无比,连斯泰芬都倾心不已。这时忽然巴巴拉的情人柯森斯授异军突起,跳出来宣称自己是个弃儿,通过了“绝不要脸”的考试,被安德谢夫接受为继承人。

全剧不但妙趣横生,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最有的一笔是剧中人围绕“明辨是非”问题发生的戏剧冲突,读来耐人寻味。

第三幕。薄丽夫人要安德谢夫接受斯泰芬为继承人,可是斯泰芬坚决不肯接受这个肮脏的造大的生意。安德谢夫很高兴。他打算给儿子找个好职业作为补偿。他向斯泰芬建议了下列职业:文学艺术、哲学、陆海军、宗、律师、戏剧,斯泰芬声称一概不来。安德谢夫只好问他的儿子:“你能说说你于什么或是好什么吗?”

斯泰芬:(起立,目不转睛地瞅着他)我会明辨是非。

安德谢夫:真的吗?怎么!没有做买卖的才能,对于艺术无兴趣,不敢碰哲学,却知辨别是非的秘诀!这是考倒一切哲学家、难一切律师、搞昏一切商人、毁灭大多艺术家的一个问题呀!哎,先生,您真是个天才,圣人中的圣人,人间的天神!而且年纪只有二十四岁!

接下去安德谢夫又说:“拿救世军那个可怜的小姑珍妮·希尔来说吧。你要是她站在大街上讲文法、讲地理、讲算术,甚至她讲际舞,她都会认为你是开她的笑!可是她决不怀疑她能够讲德问题、讲宗问题。……”

真的,论起明辨是非,儿童仿佛比成人强,无知的人仿佛比聪明人强。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接受一个理的(或宗的)系比接受一个真理的(或科学的)系要容易得多。一个理的系能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简单明了。人们能够凭良心、凭情来明辨是非。斯泰芬可以指出造大是残忍的,可以指出做买卖斤斤计较是下流的,世界在他那里是无比简单的,是非都写在每件东西上,写在每一个人脸上。世界上绝不存在一个能把他难倒的难题。

说来惭愧,十几岁的时候我也是斯泰芬一流的人物。那时我也会明辨是非,我甚至能说出:光明是好的,黑暗是的;左边是好的,右边是的;东边是好的,西边是的等等。所差的是斯泰芬能说出下列一些话来。

斯泰芬:您不知您那一有多可笑,……您就没上那些尚有古风、不屑与时代为伍的中学和大学去看看,我的思想方法都是在这两个学校养成的。所以您觉着统治英国的是金钱,却也难怪,可是您总得承认,这问题我比您知得更多。

安德谢夫:那么统治英国的是什么呢?

斯:品质,爸爸,品质。

安:谁的品质?你的还是我的?

斯: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英国民族一切最优的品质的结晶。

这里,我们需要研究一下,斯泰芬的品质是怎么来的。这些品质是他过的那种生活的产物,育只是其中一个侧面而已,他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用记,只要过这种生活,品质就自然地形成啦。也可以说,这种品质不是知识,不是学问,只是一种情绪罢了。

凭着这种情绪,我们不难把世界上的一切分为好和两大类,不难“明辨是非”,但却不能做成任何一件事情。看到这儿真让人为安德谢夫把冷,不知他能给他儿子找个什么事做。可是他居然找到了。

噢!正他自己要的那一行。他什么也不懂,而自以为什么都懂,就凭这一点,到政界准能飞黄腾达。……

让我们回到关于“明辨是非”问题上去。“明辨是非”并非毫无必要,但是如果以为学会了“明辨是非”就有了什么能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学会了把世上一切事物分成好的和的以,对世界的了解还是非常非常可怜的。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切是如何发生、如何化的。这些知识会冲击我们过去形成的是非标准,这时我们就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接受事实,还是坚持旧有的价值观念?事实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却成了接触世界与了解世界的障碍,结果是终生留在只会“明辨是非”的平上。可以这样说,接受了一个理的系不过达到了小学四年级的平,而接受一个真理的系就难得多,人们毕生都在学习科学,接触社会。人们知得越多,明辨是非就越困难。

在一个理的系之中,人们学会了把事物分成好的与的、对的与错的、应该发生的和不应该发生的,这样的是非标准对我们了解世界是有不良影响的。科学则指出事物存在和不存在、发生和不发生,这些事实常常与那些德标准冲突。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如果我们承认它,就成了精神上的失败者。如果我们不承认它,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机会。事实上很多人为了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就被永远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在萧伯纳的戏剧中,这样的人物多得是。斯泰芬、巴巴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中的娜拉等人都是。还有另一种人物:他们信奉一陶悼德标准,在行中却绝不遵守它。他们可以正确地认识世界,但是又不和旧有的信念冲突。他们保存了这个矛盾不去解决,结果活得很好。如薄丽夫人,《英国佬的另一个岛》中的博饶本。第三种人就是安德谢夫,他把这个矛盾解决啦。他脆不去明辨是非,只信奉“绝不要脸”的信条,结果在那个社会非常成功。

在我们看来,安德谢夫是个十恶不赦的蛋,他残酷地剥削和欺骗劳人民。但是他在那个社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又说明他有他的高明之处。比之那些糊的“善良人”,他是一个头脑清楚的蛋。一个蛋清楚的头脑中,真理的成分要比善良的糊人多一些。然而蛋终究是蛋。这一点提示我们,“明辨是非”的系并非毫无用处,我只是说,它不是接近真理的方法。萧伯纳在其戏剧之中,把这一点表达得漓尽致。

☆、中卷 沉默的大多数 私人生活与《女文学》

中卷 沉默的大多数

私人生活与《女文学》

李静让我谈谈对女文学的看法。我读过一些女作家的作品,但是不幸的是,这些作品不是中国女文学的代表作品,真正的代表一时又找不到,于是她给我拿来一本陈染的《私人生活》。据说这本书卖得很好,还算不上女文学的代表作。虽然不是代表作,毕竟还是女文学。看过这本书以,忽然想到几天在报上看到一篇评女文学的作品,说是这类作品无他,不过是披个人的隐私,招人的窥视。女文学该如何评价暂且不论,这种批评本是没有理的。明明你窥视了别人,却说人家招的,这是一种假学。如果不用窥视的眼光来看,就该说它是一本小说,按这种标准来评价。

(31 / 48)
文化笔记(精装)

文化笔记(精装)

作者:王小波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