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军队后勤保障管理问题研究全文阅读/上官绪智 转输与居延与积薪/在线阅读无广告

时间:2024-04-01 20:25 /免费小说 / 编辑:吴三桂
甜宠新书《秦汉军队后勤保障管理问题研究》是上官绪智最新写的一本现代赚钱、史学研究、军事类型的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积薪,转输,养马,书中主要讲述了:说明刍藁税有时可以折钱缴纳。 《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在上奏汉宣帝时还曰: 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菱藁二十五万...

秦汉军队后勤保障管理问题研究

推荐指数:10分

小说长度:中篇

阅读所需:约3天零1小时读完

《秦汉军队后勤保障管理问题研究》在线阅读

《秦汉军队后勤保障管理问题研究》精彩章节

说明刍藁税有时可以折钱缴纳。

《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在上奏汉宣帝时还曰:

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菱藁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

该书还曰:

时上已发三辅、太常徒弛刑,三河、颖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与武威、张掖、酒泉太守各屯其郡者,六万人矣。

将此两段文献与引赵充国罢骑兵、留驰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私从者10281人,月用谷27363石、盐308石,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在骑兵大发展的秦汉时期,草料的供给量很大。赵充国领兵6万,罢骑兵还有10281人,三河、颖川、沛郡材官是罢是留不明确,我认为应该是留的,因为赵充国上奏是明确要罢骑兵的,没说要罢材官。若依此,则说明骑兵为49719人,由此推断马与牛肯定要超过此数,大概在5万左右,故月用刍藁达250286石之多,供给量是相当大的。二是所将兵卒6万人,依述2.66石标准计算,月用粮应为159600石,赵充国说“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199630-159600=40030,显然多余40030石粮食是马牛所食。说明对马牛不仅要保障大量(月标准约5石)的草料,还要保障一定数量(月标准约0.8石)的粮食。实际上这是一个冻太标准,马牛食草料多了,必少食粮,夏秋外草多,战争间隙可放牧,供给的标准可能要少些,冬季大雪天,马牛之食就得佥靠供给,若马没有草料,全吃粮食,按赵充国所奏“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即军马一月食粮食(2.66 X 12) 30余石。所以,为节省粮食大量的供给茭(一种草)喂马牛。汉简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如:

已入,茭千五十束,群马七匹食,忠当负。 (E.P.T59:356)

入茭百五十束,女井□、收□□。 (268•73)

入茭二百,元始三年十一月庚辰□□尉垣并使尉史得。(163•20)

□出茭千五百束,十一月□。 (333•10)

出茭九束,正月甲子以食□□。 (24•5)

出茭八十束,以食官牛□。 (217•13)

出茭三石,四月庚辰候霸以食橐他之匹行塞,至稟宿二钱。(285•11)

凡出茭九百卅六束。 (57•3)

凡出茭四百束,今余千七百九十。 (E.P.T59:344)

不侵部建昭五年正月余茭出入簿。 (142•8)

今余茭五千六百五束。(3•15)

出钱卅,买茭二十束□。 (140•18B)

出钱五十九,买茭廿七束□□□…… (312•10A)

省卒伐茭簿。 ( 55• 14)

□定作廾人,伐茭千五百束,率人五十柬,与此三千八百束。( 168•21)

甲戌五人作,率人五十五束,得二百七十五束”。 (《甘肃敦煌油士汉简》212)

上述简文说明:一是茭的入出账目记得很清楚,发放有无“余茭”也予登记。对茭行如此严格的管理,显然是为了保证军用草料的正常供给。二是在西北边塞,官府库中无草料可供给,出钱“买茭”,买茭的价格有异。一简以三十钱买茭二十束,则一束茭为1.5钱;一简以王王十九钱买茭二十七束,则一束茭为2.2钱。同样是茭,地点(居延)亦同,然价格有别。这可能与买茭的时间或买茭质量有有关。这些买茭的钱,应主要来自述刍藁税钱。三是每当边塞补给不继之时,利用戍卒自行“伐茭”,士卒伐茭数量,规定每人每50束,或55束,故当时“伐茭簿”,将省卒伐茭的情况及时登记在案。

可见秦汉时期军马牛草料的供给有三方面的办法:一是官向民收刍藁库存起来,以按月发放。二是官向民收刍藁税钱,用钱购买刍藁,在供给军队所需。三是必要时由士卒自行伐茭补充。

二、粮草的储备与屯田

战争是敌对双方人、物的竟争,物质的量只能用物质量去摧毁。保障军队大量粮草的需,是秦汉政权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当时为解决这个问题,或“人粟拜爵”,加强包括刍藁税在内的各种税收,加大粮草储备;或移民殖谷,开创军屯,费尽了心机。

1.粮草的储备

因为客观上农业生产存在着丰歉循环周期。所以,先秦时粮食储备已引起广泛注意。早在商周时代,国家就开始设置粮仓,为战争行物资储备。到了秋战国期间,人们对此有了更为刻的认识。墨子强调必须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如果“仓无备粟”,就“不可以待凶饥”。他还引用《周书》中的话说:

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①。

墨子从国家存亡、人民安危的战略高度,论述了粮食储备的必要。又《礼记•王制》曰: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用。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

①《墨子•七患》。

可见粮食的储备问题是统治者至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发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军用粮草的储备已形成制度。至秦朝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由正仓、转运仓,太仓为主的仓储网络基本形成,管理制度也一步完善。正仓是受纳田租的郡县仓。太仓是中央仓。转运仓是将正仓粮谷运至太仓途中的储运仓。

正仓:据湖北出土的虎地秦简记载,早在战国晚期,秦国就在各地建立了正仓制度。如:

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气(饩),自封印,皆辄出,余之索而更为发户。啬夫兔,效者发,见杂封者,以隄(题)效之,而复杂封之,勿度县,唯仓自封印者是度县。出禾,非入者是出之,令度之,度之当堤(题),令出之。其不备,出者负之;其赢者,入之。杂出禾者勿更。入禾未盈万石而增积焉,其入者是增积。可殴也;其它人是增积,积者必先度故积,当堤(题),乃入焉①。

由上文可知,当时政府为于储藏好各郡县收取的田租,在各个郡县都修建了受纳田租的仓库,即正仓。并规定,粮食入仓库时,须以1万石为一积,积与积之间相隔荆笆。粮食入仓、出仓、增积(继续储入)时,须由县啬夫或县丞会同仓佐、乡吏共同检验、封库。京城主管官应在每年结帐时核对领取粮食人员的名籍,手续非常完备。统一的秦汉王朝建立以,正仓制度一步发展。《史记•郦生传》中所说的陈留仓,《汉书•公孙述传》中提到的成都秦仓,都是设在郡县的正仓。可见,正仓是仓储网络系统中的主,它密布于全国各地。

转运仓:为于正仓的粮食向京师太仓转运,秦朝时在漕运线沿岸出现了转运仓。如:

————————

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秦都关中,故于敖置仓,以为泝河入渭之地①。

敖,即今郑州市西北的邙山。据《河县志》卷2“古迹”部分记载:

敖仓去邑城西北二十里,山本名敖,秦置仓其上,会天下粟,转输于此,故名敖仓。

《汉书•郦食其传》记载,楚汉战争时,郦食其对汉王刘邦说: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愿足下急复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

这既反映了敖仓的储粮之多,也说明仓储是兵家争夺的重要目标。又楚汉战争时张良建议刘邦建都安也曰:

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②。

说明当时统治者已经认识到了转运仓的重要

太仓:一般设在京师。据《虎地秦墓竹简》载:

县上食者籍及它费大(太)仓。

(22 / 56)
秦汉军队后勤保障管理问题研究

秦汉军队后勤保障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上官绪智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